工作动态烟台工会网>>信息发布>>工作动态

首届“烟台工匠”主要事迹

来源:时间:18-04-27 13:09
A+A-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不断深化提升“建功烟台·工会在行动”品牌创建工作,烟台市总工会自2018年起实施“烟台工匠孵化行动”,每年开展一次“烟台工匠”选树活动。经过广泛发动、多方推选、严格审核,烟台市总工会决定命名于建友等10名同志为首批“烟台工匠”。具体名单和事迹如下:
 
 于建友
 
        于建友,男,1961年7月出生,烟建集团“于建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军人。于建友曾是一名普通的建筑抹灰工,他却用自己的模范实践铺就了出彩的人生之路,成了“全国抹灰状元”,“全国劳动模范”, “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先后当选山东省第七、八、九、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会十二大代表。2011年被国家人社部授牌----“于建友技能大师工作室”。2012年、2014年、2016年大师工作室被国家人社部授牌“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他先后参加了十多次市级以上的技能大赛,均取得领先成绩。1985年全国大赛团体第一名和个人第二名,1990年一举夺得国家八部委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青工技术大赛”抹灰工决赛第一名,从此被誉为“全国抹灰状元”, 1990年-2017年间,于建友师徒连续夺得了全国青工技术大赛抹灰工或镶贴工九连冠,被称为全国青工技术大赛的“奇迹”。其中世界大赛优胜奖获得者3名;欧洲挑战赛亚军1名,大洋洲国际挑战赛金牌获得者1名;世界技能大赛金牌一名;其中:全国大赛冠军8名,亚军4名,季军5名;省级大赛冠军10名;市级大赛冠军15名;全国劳模3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5名,全国技术能手9名;省技术能手19名;市技术能手28名,先后培养2000多名学生都已成为企业的操作技术骨干,并获“鲁班奖”2项、“泰山杯奖”5项。
        2017年5月带领2名徒弟夺得中国大能手瓷砖贴面项目冠军和季军,10月,担任世界技能大赛瓷砖贴面项目中国专家组组长和教练组组长,带领中国选手一举夺得世界技能大赛瓷砖贴面项目金牌,为中国、山东省、烟台市争了光。
 
 
李红新
 
        李红新,男,1969年10月出生,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带电作业室副主管。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齐鲁金牌职工”、“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中央企业先进职工”、“全国电力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被全国总工会授予首批“全国劳模示范性创新工作室”。他20多年立足供电生产一线,兢兢业业,创新攻关,在带电作业领域创造了三个“全国业界第一”,成为“全国10千伏等电位带电作业第一人”;带领班组开展带电作业8600多次,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7亿元,成为全国带电作业次数最多的人;以他的团队实践为蓝本的10千伏等电位带电作业演示片发行全国,创培训学员6000余人次全国之最。
        2013年10月,采取旁路电缆不停电作业法成功更换10 千伏分支箱,创造了山东省首次实际操作成功案例。李红新带领他的创新团队创新发明工器具及作业方法 20 余项,获国家专利4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山东省优秀创新成果1项,山东省职工教育优秀成果1项,省公司科技进步奖1项,山东电力科学技术奖1项。
 

孙志辉
 
        孙志辉,男,1976年07月出生,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机组装备事业部铆焊一班班长、全国劳动模范。工作中他摸爬滚打,百炼成金,率先掌握了管道平、横、立、仰、全方位焊接技术,创造了换热管手工钨极氩焊全位置焊接操作基本无返修的历史,是公司最早获得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证、船用焊工证等专业证书最多的焊工。
        多年以来他进行的各种技术创新与改选30余项,使焊接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4.5倍,产值提高了5.5倍,打造了烟台冰轮焊接工艺史上的奇迹,为公司大举进军化工、核电、船舶等新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有力保证了冰轮产品站稳多个行业。冰轮公司获得“2014年获得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强势企业”, 烟台冰轮“NH3/CO2螺杆复叠制冷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应用”荣获第六届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荣誉称号,饱含着孙志辉的无私贡献和不可磨灭的功勋。
        孙志辉热心授业解惑,为把他的技术传承下去,他对自己的焊接技术进行总结,编成小册子供青年焊工学习,对关键工艺环节进行专业技术指导,耐心教会实践要领,深得徒弟的尊重与爱戴。目前,他已经授徒100多人,有50人取得技师证,40多人取得高级技师证,其中2人获得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2人获得烟台市“技术能手”称号。作为第一批“金蓝领”培训讲师,他培训的人员中的99%取得技师资格。
 

王俊堂
 
        王俊堂,男,1973年7月出生,山东华源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钳工高级技师、内燃机装试技师。王俊堂多次参加技能竞赛均获奖,2004、2017年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2016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2016年获得山东省泰山领军人才称号;2013年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劳动模范”;2009、2012年荣获“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能手”称号;2007、2011、2015年连续3届获“山东省首席技师”;2009年烟台市政府授予“烟台市杰出人才奖”;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王俊堂在发动机新产品试制、性能调试、排放达标、故障排除等方面技艺高超、经验丰富。他不但钳工技艺高超,在非标设备设计、设备疑难故障排除等方面也同样出类拔萃,能够熟练使用二维、三维绘图软件进行设计。(1)完成3L16CR、4L18CF、4L22CF等20多个型号柴油机的试制工作,其中参加完成的4L18CF机型采用电控高压共轨、EGR等技术,国Ⅳ排放标准,累计生产2.8万台,创值3.64亿元;(2)完成490BT项目, 非道路国Ⅲ排放标准,成功为洛拖、福田等公司配套拖拉机,并出口俄罗斯、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累计生产3.2万台,创值2.2亿元;(3)完成K15、K10型柴油机样机的机械加工、试制工作,该机是参考欧洲车用柴油机全新开发的机型;(4)钻研解决了机体无缸套试漏的难题,设计机体加工在线试漏机,能够在加工阶段发现废品,改进后每年可节约80余万元;(5)负责设计、制造L系列柴油机机体专用精镗等加工关键设备,机体月产能提升至2万台;完成K15试漏机等26台非标设备和K10夹具等42套工装的设计和装配调试工作,创值1500余万。
 

栾会光
 
        栾会光,男,1986年12月出生,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冶炼二公司班长。栾会光用自己积极上进的态度、扎实肯干的行动、刻苦创新的精神,赢得了诸多荣誉。他提出的多项创新给公司带来了超过3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其中由草木灰代替煤油对停车检修时底吹炉进行保温,每小时节约成本3000元,每年创造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在底吹炉发生控制失灵的紧急情况下,由于之前改变了单一的EPS驱动控制,启用备用电源,避免了一起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同时给公司挽回500万元的经济损失。更有多项创新填补了国内空白:2014年处理含Pb等杂质较高的低品位复杂金精矿及配套转炉除铅工艺为国家首例;2015年,参与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冶炼二公司收砷系统改造,并一举获得系统开车成功。参与研发出氧气底吹造锍捕金技术加烟气骤冷干法收砷技术处理复杂精矿的全新工艺的研发,获得成功,该项技术为世界首例,并获国家专利;2016年12月参与研发“高砷难处理矿富氧熔炼收砷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工业应用”项目,该成果工艺技术可靠性和成熟度高,对黄金和铜冶炼行业技术改造升级具有引领作用和重大环保示范意义,为同类企业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含砷危废渣提供了成功范例,高砷物料冶炼和烟气脱砷收砷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中国有色金属协会授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栾会光创新工作室”先后被授予烟台市和山东省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他本人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齐鲁金牌职工”。
 
 

邵学东
 
        邵学东,男,1970年8月出生,蓬莱君顶酒庄有限公司总酿酒师。作为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唯一的中国大区评委,邵学东始终将推广中国葡萄酒作为己任,通过自己的潜心研究,酿制的君顶品牌葡萄酒分别在Vinalies国际品酒赛获得2金7银,布鲁塞尔品酒赛获得3银,IWC品酒赛获得1银的成绩,国内奖项不计其数,产品获得了国际国内的一致好评。企业的荣誉、产品的国际化使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他不仅成为国内葡萄酒行业顶级的专家委员,也成为国际葡萄酒大赛的专家评委。
        作为项目骨干,邵学东主持了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小芒森酿酒葡萄新品种栽培及高档甜白葡萄酒的研发》的完成,本项目经国家质检总局2010年批准立项,项目申报号是:T2010-SDQTS-0203。通过在烟台、新疆等产区的推广,达到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取得了山东轻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多年来,邵学东积极将自己的实际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和行业内的同行分享,并先后发表了《酿造优质葡萄酒》、《浅谈葡萄酒用软木塞的生产及品质控制》、《利用对葡萄香气评定来检测葡萄的成熟度》、《迎WTO挑战,创质量效益之路》、《不同风格霞多丽葡萄酒酿造工艺的探索》、《谈干红葡萄酒发酵之前的质量控制与处理的多样性》、《小芒森酿酒葡萄新品种最佳采收期的确定》、《小芒森葡萄酿造甜白葡萄酒发酵工艺研究》等多篇学术文章,受到行业内一致好评。
 

张兴业
 
        张兴业,男,1973年3月出生,烟台兴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国家烹饪高级技师。张兴业是中国鲁菜烹饪特级大师,国际注册营养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师,山东烹饪协会烹饪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烟台市有突出贡献技师、烟台市首席技师、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烟台市优秀党支部书记。现就职于烟台兴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是烟台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烟台市旅游饭店协会副会长,考评鉴定委员主任。曾多次获得中国餐饮业十大影响力人物、烹饪餐饮行业最佳厨师、山东省最佳餐饮业职业经理人等荣誉称号,并参加历届烹饪大赛多次荣获特金奖、金奖等殊荣。今年,又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首届“中国烹饪工匠”,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金厨奖”。
        为发挥其专长,在人社部门的支持下,2009年正式建立烟台兴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是集培训、鉴定、酒店管理、人才输出、技术交流,新派鲁菜培训开发于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截至今年,学校与烟台市总工会已成功举办了困难职工家政服务班70多期,培训人数达3000余人,结业后二次就业率达98%,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全省范围内职业点菜师培训班一期500多人;全市厨师长培训班一期300余人;全市行政总厨培训班一期180余人;全省范围内烹调师、面点师短期培训班三千多人。同时还为韩国灵山大学的烹饪学子进行了中国传统鲁菜和新派鲁菜的培训,受到了一致好评,并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先后被烟台市总工会授予“优秀家政服务培训基地”,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下岗职工培训基地”,并被烟台大学、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省烹饪协会、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确定为餐饮实习基地,为鲁菜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史彩言
 
        史彩言,男,1969年11月出生,上汽通用东岳动力总成有限公司首席技师。他打破技术保护,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反复试验关键备件国产化、优化装配工艺,凭借坚持不懈的意志、丰富的精密机械经验,终于攻破电主轴维修技术。编制了电主轴维修规范9项,开发电主轴跟踪预警机制,电主轴维修工艺流程等一系列标准化文件,建立了完整的电主轴维修流程;掌握了高精密陶瓷轴承装配预紧技术、转子外套液压冷装技术、hsk锥柄磨削技术等电主轴修复核心技术;实现了weiss主轴拉杆、steptec主轴锥套等高价值关键备件国产化15项;研制锥孔磨削工装、J88电主轴转子液压冷装工具等系列化电主轴维修专用工装10余项。使上汽通用东岳动力总成主轴维修逐步成长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轴维修中心。近三年累计节约费用约1200万元,目前已有相关主轴自主维修国家实用专利3项。
        史彩言自2013年担任“上汽通用机械维修首席技师工作室”的首席技师以来,共完成项目攻关71项,推广项目成果26项。尤其是i-Monitor项目成功解决了维修团队抢修的痛点。同时,智能检测系统的搭建,实现了以预测性维修逐步替代应急性维修,以智能检测逐步替代手工检测、机械检测的创举,为响应制造2025,公司智能制造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他主动带教部门内部员工12名,跨部门带教工程师2名,跨基地带教维修工程师2名。其中1人晋升为机械工程师,4人成为机械维修主力,2人成为机械维修高技能人员。他主持开发i-Maintenance三维电子学习系统,运用三维动画模拟的形式以日本ENSHUJE60S加工中心、捷克JUNKER磨床等设备为蓝本,运用3D动画演示的方式,将一个结构复杂、步骤繁琐的部件及工艺流程、加工过程、关键部件维修更换过程等,以非常直观的、目视简洁明了的状态呈现出来,供机械维修人员及需要了解机械维修知识的人群进行自主学习与交流。极大地加深了学员的接受度和感知度。目前已累计培训人员800余人次。  
        2015年被聘为烟台工程技术学院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获得“烟台市第五届有特殊贡献的技师”和“烟台市首席技师”及“上汽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称号;2017年获得“山东省国防机械电子系统行业工匠”称号。在他的带领下,SGM机械维修首席技师工作室快速发展,多次解决公司内行业内的难题,完成大小创新攻关项目275项,节约资金上亿元。工作室先后获得“烟台市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烟台市工人先锋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 “烟台市先锋创业模范岗” “山东省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王洪光
 
        王洪光,男,1970年09月出生,烟台西蒙西轴承有限公司维修班长。    27年来在设备维护和技术改造领域不懈钻研、执着进取,从普通工人成长为西蒙西公司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的技术拔尖人才。自主设计改造了漏膜电蚀刻字机,用经改造的PLC加自设计的电子开关电路设计的漏膜电蚀刻字机,在将故障降低到最低的同时,使得该设备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多。在工作中,改造3MZ2110磨床的记数修整方式;改造3MZ2210磨床的退刀撞活;设计一台变频器,转换驱动Y-Δ起动的两台电机;设计通过式退磁器未退磁报警装置;改造日本KOYO(光洋)组件装配机;改造装配线自动测量机构;改造磨超线料盘式上料机;改造磨超线排料机;改造3MZ226DA上料方式;改造3MZ2010DA上料辅助时间;配合改造日本KOYO磨超线的外滚道和内径机床的数控系统;改造多种PLC、CNC的电源等50余项。对进口设备的元器件进行国产化替代,为公司节省了千万元的开支,并节省了大量外汇。培养了10多名技术骨干,为公司带出一支“金色蓝领”团队,这支队伍已成为公司维修技术的中坚力量。
        2005年9月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06年被山东省劳动保障厅等四部门联合授予第二届“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2008年1月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首席技师”。2011年6月被中共烟台市委授予“烟台市优秀党员”荣誉称号。2012年5月作为省党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2014年4月成立王洪光创新工作室。2015年1月被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授予“身边的楷模”荣誉称号。 2015年6月被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授予“2014年度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015年被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作为“三严三实”的学习典型拍成了“匠心筑梦 身边的楷模”微电影。2015年12月王洪光创新工作室被烟台市总工会等部门授予“烟台市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2017年4月王洪光创新工作室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山东省“工人先锋号”。烟台电视台、烟台开发区电视台和烟台日报、烟台晚报、开发时报等曾多次报道其事迹。其事迹也曾多次被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收录在“通用人故事”中。
 

张树林
 
        张树林男,1978年6月出生,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工艺工程师。张树林是杰瑞机加工车间生产制造技术的领头人、大泵液力端制造工艺技术奠基人,是大泵高压汇产品的研发带头人。他成功的从一名生产技工成长为一名机加工工艺工程师,获得了7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并培养出一批加工骨干。
        大泵螺纹加工属于高精度、大螺距,偏梯形螺纹,切削量大,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要保证加工的螺纹没有振刀纹,精度达到3G,要求非常苛刻;分析铣销、镗削等各种螺纹加工工艺方法的优缺点、材料主要成分、材料硬度、强度、切削力大小与螺纹切削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材质的刀具、不同型式的刀具及刀具表面涂层的影响、镗螺纹加工和铣螺纹加工的区别、同时也经过反复研究刀具的走刀轨迹和机床的相关参数等,最终经过近半年的时间,采取了旋风铣的方法,彻底解决了BUTT螺纹、ACME螺纹和STUB ACME螺纹在卧加、镗铣加工中心上的加工难题,实现了工艺突破。
        2018年3月1日,在央视《大国重器》栏目中播放了杰瑞集团自主研发的“阿波罗”涡轮压裂车。作为全球油田领域水马力最大的柱塞泵是该压裂车的核心部件,该柱塞泵在设计、生产制造时,面临重重困难。单机功重比大,远远超过了常规的压裂柱塞泵产品,大泵壳体设计、加工精度高,尺寸形位公差严。在近1500毫米的长度上,6个φ510±0.025毫米的内孔同轴度要求不超过0.025毫米。且该工件结构形式单薄,存在加工变形、加工振动、断续切削、刀具损耗快等多种不利因素。面对困难,张树林积极与研发人员沟通,从工装设计、改造、工艺路线探索、程序编辑、工序调整、刀具改制等方面入手,顺利完成了该产品的调试加工。
        张树林研发的新材料液力端的使用寿命是常规材料阀箱寿命的2倍以上,杰瑞也成为国内首家采用该材料进行产品制造的公司。此项技术已经在大国重器中的柱塞泵中得到应用。
 
 
附件:
首届“烟台工匠”主要事迹
首届“烟台工匠”主要事迹
首届“烟台工匠”主要事迹
首届“烟台工匠”主要事迹
首届“烟台工匠”主要事迹
首届“烟台工匠”主要事迹
首届“烟台工匠”主要事迹
首届“烟台工匠”主要事迹
首届“烟台工匠”主要事迹
首届“烟台工匠”主要事迹
首届“烟台工匠”主要事迹
首届“烟台工匠”主要事迹
责任编辑:刘志健

版权所有 烟台市总工会地址: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75-1号电话:0535-6247570

鲁ICP备19047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