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基地以“工匠孵化”助力“智能制造”
来源: 时间:2018-07-23 16:27
A+A-
去年以来,东岳基地工会瞄准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趋势,以工匠孵化为抓手,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关注整体,全方位厚植“工匠土壤”。东岳基地把提升员工技能素质、培育高技能人才作为重点,建立分层级、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在“面”上,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搭建各工种技能登高平台,去年完成练兵59场,覆盖17个车间6993人;在“线”上,加强同工种之间的切磋比拼,组织“基地擂台赛”17场,选拔培养技能尖兵;在“点”上,积极参加全国、省、市职业技能竞赛,两个课题荣获全国一等奖,获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竞赛数控车组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人次;获山东省机器人电视争霸赛第三名。
二是聚焦核心,全工种选树“工匠大师”。围绕机器人、焊接技术、油漆涂装、发动机装调等关键领域,建立起工匠大师领衔、工厂总监牵头、工程专家支持的三位一体“首席技师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近年来,先后培养高精尖人才29名,高技能人才38名。史彩言获“山东省国机电行业工匠”和烟台市首批“十佳工匠”称号,史彩言工作室被评为省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蒋晓斌、孟庆君获山东省国机电创新能手称号,他们领衔的整车装调工作室被评为山东省“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东岳基地也被评为省国机电“工匠文化建设优秀单位”。
三是搭建平台,全业务发挥“工匠作用”。充分发挥工匠在知识、经验、技能、影响力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引领更多职工学技术、提技能。重视知识管理,由各工种工匠大师牵头,分类编制和开发专业技术课程,建立起企业共享的知识库、设备库、人才库;重视经验分享,组建工程师协会、技师协会和工艺council,不定期举办企业技术论坛和专家讲坛,以工匠为核心辐射带教年轻人才;重视人才孵化,选派优秀职工参加工匠攻坚团队,围绕技术创新和疑难攻坚,让他们在项目锤炼、实践锻炼、工作磨练中快速成长。
四是畅通渠道,全基地鼓励“工匠发展”。积极推进工匠培育激励,破除原来只能在单一管理通道上发展的惯例,形成清晰的技术和管理“双轨制”通道,鼓励优秀的技术人才在技术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实现技术和管理“两条腿”走路。同时,牢牢把握新形势下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积极推动工匠知识转型,设立创新孵化项目、创新孵化基金、创新奥斯卡大奖,以工匠名字命名工作室和创新成果等,让工匠们获得广泛认可与肯定,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五是积极倡导,全区域弘扬“工匠精神”。在全体职工中发起了工匠精神大讨论,从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确立了工匠模型,以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乐于分享的内在特征;以拿得出绝活、创得了成果、带的出高徒、守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的外在表现。围绕工匠模型,开展了“寻找我身边的工匠”系列活动,通过一场研讨、一次评比、一波展示、一次座谈、一篇专访、一期专刊的“六个一”活动,把弘扬工匠精神、争当岗位工匠,融入到班组建设日常工作中,引导带动更多职工学习工匠、争当工匠。 (林红卫)





责任编辑:刘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