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风采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工会网 >> 劳模工匠风采

全国劳动模范姜卫娟

来源:时间:2020-11-24 16:52
A+A-

  姜卫娟,女,汉族,1970年5月生,大专学历,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三山岛街道后邓村人,高级农艺师,中共党员,曾任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烟台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现任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玉米所所长。

  姜卫娟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立场坚定,积极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身边时代楷模为榜样,刻苦学习,开拓创新,对科研工作一丝不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1987年,高中刚刚毕业的姜卫娟,便加入莱州市玉米所,开始跟随全国玉米育种与栽培专家、被业内誉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先生,从事玉米育种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立志投身于登海种业“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伟大事业。在李登海先生的指导与培养下,姜卫娟同志不间断地进行杂交玉米高产攻关技术的探索和高产玉米品种选育的创新研究工作,成长为一位名副其实的玉米育种专业带头人。

  在长期的玉米育种实践中,姜卫娟同志和她所在的育种团队以“刻苦钻研、敢为人先、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李登海精神”为引领,秉承努力、探索、创新的工作理念,在紧凑型育种技术方面找到了紧凑型玉米较平展型玉米增产的突破点,提出了株型与杂种优势互补的论点,以及杂种优势与群体光能有机结合的论点。他们利用自己选育的“478”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表现出高光效株型茎叶夹角小、叶片挺直上冲的紧凑型玉米理想特征,其叶向值、消光系数、群体光合势、光合生产率等生理化指标更趋合理,实现了种植密度、叶面积指数、经济系数和较高密度下单株粒重、高产能力“五个突破”,玉米每亩种植密度可平均增加1000株到1500株。确立了紧凑型杂交玉米的育种栽培方向,将培育紧凑型杂交玉米确定为我国玉米育种的主导方向,并将杂种优势与群体光能利用的理论融为一体,总结出“紧凑型+杂种优势”的育种理论,认为低密度下产量的提高主要是杂种优势与群体光能利用的有机结合,这一“株型与杂种优势互补”的论点是育种理论的新突破。从而促进了我国玉米高产栽培和高产育种研究的发展,为我国玉米高产创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高产品种支撑,为提升我国杂交玉米高产能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了开创我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自1988年以来,姜卫娟与她所在的育种团队像“候鸟”一样,奔波在山东和海南的玉米科研育种基地,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连续二十多个春节都是在海南育种基地的田间工作中度过。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玉米高产从一个记录奔向另一个记录。然而,从一个高产品种的出现到向另一个高产品种的冲刺,不是单纯的刷新他们自己创造的玉米高产纪录,而是在攀登我国玉米高产的高峰。

  玉米育种工作,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在失败与困苦当中,通过苦干实干寻求胜利的曙光。姜卫娟长期在田间从事科研工作,无论是山东还是海南,高温高湿的环境常伴随在她的周围,长时间田间授粉,常年进行超负荷重体力劳动,有时饥一顿饱一顿的无规律生活,还要忍受海南强紫外线的照射和潮气侵袭。她始终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从整地起垄到播种灌溉,从除草施肥到打药治虫,从冒着高温套袋授粉到田间观察收获,都是与科研人员一起赶在第一线,干在第一线。

  为了实现玉米高产新突破,多少年来,姜卫娟脑海里没有星期六星期天,没有八小时工作制。农忙的季节,天不亮就起床,劳作一天披着星星归来。试验地的平整,能自己干就自己干,基本上没有雇工,都是亲自带领大家苦干、实干,白天授粉搞试验,晚上挑灯大干建立试验田。

  她每年进行大量的种质资源筛选和测比,每年套袋2万—3万个。每年5000多份亲本、自交系材料,都要亲自在地里进行筛选和考察,都要看到、选到、考察到。每年都要对2000多份材料进行室内考种,做好筛选和淘汰。近年来,她带领她的育种团队在全国每年播种四批、收获四批、考察四批,在海南育种一年三代,一年当三年用,出了这么多的科研成果,出了这么多的高产纪录,靠的就是苦干实干。

  为了“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姜卫娟同志以一年三至四代的高速度选育玉米新品种,重点参与育成了36个紧凑型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极大丰富了我国的玉米种质资源,参与育成的紧凑型玉米品种有42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她积极参与玉米高产攻关研究,挖掘品种的高产潜力,制定以紧凑型玉米为核心,以播种为基础,以密度为保障,以肥水调控为重点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路线,丰富了我国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两次创造世界夏玉米高产记录,最高亩产达到1402.86公斤。

  姜卫娟同志参与选育的掖单13号、掖单12号具有夏玉米亩产1000公斤的高产能力,其中掖单13号夏玉米亩产高产达1096公斤,春玉米高产亩产达1454公斤,并创造了玉米、小麦一年两季亩产1576公斤的最高纪录。参与育成的超级玉米新品种,2005年创造了1402.86公斤/亩的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是全国当年玉米平均产量(352.49公斤/亩)的4倍。参与育成的登海605新品种目前已成为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大品种,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推广面积累计达到9143.82万亩,增产粮食32.95亿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59.31亿元。

  姜卫娟同志和她带领的育种团队在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的征程中,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砥砺前行。先后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申请植物新品种权28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7个。她参与育成的品种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推广种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5亿多亩,带动农民增收、增产粮食500多亿公斤,增加社会效益500多亿元,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姜卫娟同志在紧凑型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奖4项,其中“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选育和推广”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5年4月获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6年4月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18年4月,被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2019年4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责任编辑:烟台市总工会

版权所有 烟台市总工会地址: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75-1号电话:0535-6247570

鲁ICP备19047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