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风采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工会网 >> 劳模工匠风采

一个网球,打败烟港“第一吊”?

来源:时间:2023-04-27 19:46
A+A-

   烟台日报社联合烟台市总工会,推出大型融媒体栏目《烟台工匠》,以文字、图片、视频报道集中反映烟台工匠身上的匠心精神,通过一个个鲜活案例,展现烟台工匠投身“万亿之城”主战场的风采。
   今天的挑战对象,是他。

   4月20日上午,山东港口烟台港联合通用码头分公司44泊位,大型货轮穿梭不停,码头作业一派繁忙。
   吊车司机梁洁一身红色工装,背后是蔚蓝的海港。他低着头,娴熟地操作着控制台上的方向盘和手柄,着箱、闭锁、拉升、落箱、开锁,吊钩从高空中缓缓下落,不到一分钟,一件货物的装卸便完成了。
   对位准不准确?货垛整不整齐?梁洁了然于胸。


   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6年,凭借高超的操作技能,练就钢材起吊作业绝活,创造了单班次单台吊装吨袋3100包的装船纪录以及57秒完成12米钢材吊车装车作业等多项烟台港生产纪录。

   货垛空间复杂,货物对位难是吊车司机在日常码垛作业中经常要面对的难题,练就精准的操作能力对安全高效完成任务十分必要。
   梁洁所操作的吊车被称为“轮胎式起重机”,主臂有18米长。驯服眼前的“巨兽”,没捷径可走,唯有勤学苦练。


   “对驾驶操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要反复勤加练习,做到熟能生巧,这样才能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吊装效率,降低无效油耗,让机械设备为生产创造最大价值。”
   梁洁说,每天收工,他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结合实际操作不断优化改进自己的操作动作,通俗地说就是“改错”,将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习惯性动作进行自我修正。
   凭着做事有韧劲、善学习的劲头,在千百次的实践中,他总结出“一勾准”操作法,在“提前预判、起钩平稳、走钩匀速、对钩准确”四个关键环节量化操作标准,经测试,此法能够提高作业效率15%以上。


   练就绝活,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坚守。
   对梁洁来说,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一毫一厘、追求极致”的标准,更是一种追求、一份心境。“熬得住艰辛、耐得住寂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工匠。”梁洁说。
   每天开着吊车,重复着码垛、拆垛的工作,看似简单的操作流程,却蕴含着技巧和智慧,让他忍不住探索、钻研。在单一狭小的操作空间内,他屏蔽耳边的噪声,与吊车共舞,仿佛“人机合一”,让他沉浸其中、乐在其中。
   父亲曾告诉梁洁,“机械也有生命,只有善待它,它才会听你的话。”这句话他一直铭记在心里。


   如手艺人对器物的雕琢与爱护,他每天坚持对机械设备进行逐步检查和保养维修,悉心呵护。“吊车工作属于特种作业工种,对司机的日常操作检查和维护的要求很高。
   作业时,针对不同的货种,操作要求不一样,注意的安全事项也不一样。每天对机械设备的燃油、机油、轮胎气压等每一项环节的检查都至关重要。”梁洁对记者说,“你爱护吊车,吊车就会给你好的‘反馈’,带给你安全、顺畅的工作体验。”
   把技术和匠心传承下去、让新鲜的血液沸腾起来,这是梁洁现在义无反顾想要做的事。他不仅将机械维修保养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年轻司机,告诉他们怎样去查找故障、分析故障,解决问题,还积极带领创新工作室里的技术员、维修员开展工艺创新,进行技能培训和专业学习,把操作技巧倾囊相授,如今已带出30余名操作技术熟练的年轻司机。

责任编辑:烟台市总工会

版权所有 烟台市总工会地址: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75-1号电话:0535-6247570

鲁ICP备19047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