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日报】2025年“烟台大工匠”风采展示——致敬匠心 追光前行

YMG全媒体记者 钟嘉琳 摄影报道
编者按
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喧嚣中,他们执着地坚守着内心的宁静,凭着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匠心,创新传统技艺,传承工匠精神。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充分发挥“烟台工匠”示范引领和典型带动作用,着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2025年,烟台市总工会组织开展了“烟台大工匠”“烟台工匠”“烟台手造工匠”培育工作,经集中推荐培育,确定王恩清等10名同志为“烟台大工匠”、车旭阳等20名同志为“烟台工匠”、曲笛等10名同志为“烟台手造工匠”。
希望“烟台大工匠”“烟台工匠”“烟台手造工匠”始终保持和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工匠技艺,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希望全市广大职工和传统手工艺从业者,以他们为榜样,勤于劳动、勇于创新、善于学习,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斗志,为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和建设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恩清:潜心钻研,赋予面料“生命力”
王恩清,山东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他建立了精纺面料防辐射基础模型,并成功开发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防辐射面料,相关论文《防电磁辐射毛精纺面料开发》被广泛引用,促进了行业内的技术交流与发展。他还针对面料脱缝、生态环保抗皱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
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方面,王恩清通过精确分析纱线断裂特性,成功解决了成纱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实现了约2000万元的产值增长。他带领团队将冷感、防极光、羊毛户外等多项先进技术产业化,累计实现市场订货80余万米,产值达8000万元。
王恩清还担任了高端品牌菲拉特的技术及产品研发主管,他注重细分市场需求分析,确立了“时尚、绿色、科技”的产品体系架构,主攻高端市场。同时,他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组织策划上海服装面料展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品牌形象和业内知名度。凭借卓越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王恩清获得了“优秀纺织面料设计师”“山东省轻纺行业金牌职工”“山东省轻纺工匠”等荣誉称号,并在多项设计大赛中屡获殊荣。

王晓光:攻坚克难,成就“全能焊匠”
王晓光,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运营部焊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
王晓光先后获得“烟台市技术能手”“山东省技术能手”“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烟台市首席技师”“烟台工匠”等荣誉称号。
他从事焊接工作20余年,利用自己娴熟的焊接技能和高超的焊接水平,在提高焊接效率和工艺自动化程度、保障产品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主持并解决了焊接工艺改进、工装设计制作、焊接参数配置等多个关键难题,为公司新产品的成功试制与推广应用奠定了重要的操作工艺技术基础,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前提下,平均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1.5-3倍。他还多次解决公司重大或重点项目的生产瓶颈问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
作为孙志辉劳模工作室的主要培训讲师,王晓光通过讲课、现场培训、组织技术攻关等方式,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授徒10余人,其中4人取得技师证,3人取得高级工证。他的言传身教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一线生产工人立足岗位,全力担当,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了应有力量。

邱虎:创新研发酿就独特风味
邱虎,中粮长城葡萄酒(蓬莱)有限公司品酒师、工程师,国家一级品酒师,国家级果酒评委,主要负责新品研发、技术创新、工艺管理、科研攻关等工作。
近年来,邱虎先后参与了山东省重点科技工程等多个项目,在产区风土特性研究、葡萄园信息化精准栽培、产区特色新酒种研发、关键酿造技术研究等领域进行科研攻关,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开发出长城海岸、长城五星、长城起泡葡萄酒、长城君雅白兰地等具有产区风格特色的新酒质、新产品,确立了长城葡萄酒“温润柔雅”的质量风格。
他在“布鲁塞尔”“品醇客”等国际葡萄酒大赛上获奖100余项,先后获得“烟台市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轻工行业首席技师”“山东省葡萄酒行业技术能手”“山东省轻工行业技术能手”“山东省轻纺行业金牌职工”“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21年,他参加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山东轻工业行业(葡萄酒品评)职业技能竞赛大赛,荣获第一名。在带徒传技方面,邱虎共培养出中粮集团技术能手、烟台市技术能手、山东省轻工行业技术能手、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24人次。

来兴胜:创新突破,填补行业空白
来兴胜,烟台宏远氧业股份有限公司氧舱事业部电工,高级技师,正高级工程师。负责氧舱产品项目的检测、交验工作。
来兴胜研究的氧舱专用“递物筒安全联锁装置”,保障了产品的安全性,整体达到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累计节省资金上千万元。他发明的“呼吸阻力”测试装置,填补了行业内多年的空白,并取得国家级发明专利。
来兴胜多次参加大赛,在“技能兴港”大赛电工类技能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在山东省“技能兴鲁”职工大赛电子硬件组装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科创中国”发明专利应用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获得各种技能和创新大赛奖项30余项。他注重“传帮带”,培育出8名高级技师。
来兴胜是山东省、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获得烟台工匠、烟台市首席技师、烟台市高层次人才、烟台市职工技术创新竞赛创新能手、烟台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山东省第十六次职工大会代表、山东省电子信息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他拥有学术论文22篇,著作5部,第一发明人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7项。他还起草并颁布国家级及省级行业标准4项,参与了“智能医用氧舱研发与产业化”山东省重大课题。

柳耀鸿:甘于奉献 冲锋在前
柳耀鸿,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城金矿带班长,高级技师。
柳耀鸿先后荣获山东省技术能手、烟台市首席技师、山东省冶金工匠、全国技术能手、齐鲁首席技师等称号。
他甘于奉献,冲锋在前,在重大设备安装、抢修工作中任劳任怨。他带领维修人员加班加点完成5064球磨机除铁装置安装工作,三天只休息了不到8小时。CH660圆磨铜套烧损变形,他连续刮研20多小时,修复了设备,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节省成本十几万元。5064球磨机更换进料口,他带领员工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提前完成任务。
设备突发故障,他随叫随到,以最快的速度修复设备,为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他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钳工技术,对球磨机、圆锥破碎机的安装、调试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巴氏合金瓦、圆锥破碎机铜套的刮研具有较高水平,完成技术创新40多项,获三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他自行研究制作的“磁吸式自动加球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分级机排矿自动除渣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皮带运输机落料漏斗防溢料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新城金矿自适应模糊控制在磨矿分级中的应用研究”荣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李相辉:带电作业守护万家灯火
李相辉,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一班班长,高压线路带电作业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
李相辉先后获得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烟台工匠、烟台市首席技师、烟台十大杰出青年、烟台供电公司劳动模范、国网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他是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第一位带电作业高级技师,第一批输电带电作业特技技师。他参与上合峰会等保电工作30余次;带领班组作业5500余次,创造效益近3亿元;完成带电检测绝缘子58万余片,发现破损、零值绝缘子170余片。
他获得国家专利43项,参与重点技术攻关项目4项,解决了行业重难点问题。《绝缘杆法带负荷更换隔离开关》在全国带电作业技术经验交流会上展示推广。
2014年,他获得烟台市总工会举办的输电线路带电检修工竞赛个人第一名,被授予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获国网公司输电带电作业竞赛个人一等奖,被授予国网技术能手称号。他两次担任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参赛队教练,获得国网公司竞赛团体一、二等奖。他“师带徒”两人,一人获得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一人获得烟台市电力行业竞赛个人第四名。他还参与编写了7本专著教材,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曲玉伟:扎根生产一线 诠释匠人担当
曲玉伟,山东港源管道物流有限公司输油操作班班长,流体装卸操作工,技师。
2021年,曲玉伟荣获烟台市技术能手称号;2022年,他被评为山东省技术能手、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个人;2024年,他在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流体装卸操作工职业技能竞赛和全国大赛中分别荣获个人一等奖和金奖。
曲玉伟创新发明了“输油臂快接”“法兰堵漏快处”等多项技术,完成了20余项创新项目,并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他牵头成立了攻关团队,成功排除11次重大安全隐患,解决300余项设备故障。通过自主设计工具挂架和阀门保护罩,节约成本3万余元;利用废旧物资修复设备,节省维修费用近10万元。
在班组管理方面,他开展“三个一”安全培训,年度培训150余次,人均培训时长300多小时。他通过精细化管理,排查并整改300余项隐患,实现了“人员零违章、作业现场零隐患、安全问题零隐瞒”。班组累计安全输送一亿余方油品。
曲玉伟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了30余名高级工和技师,7名省、市级技术能手。他以身作则,扎根生产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港敬业、肩扛使命的奉献精神,展现了新时代港口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郑成刚:专注技术改进 助企增产创效
郑成刚,烟台开发区博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部长、高级技师。
郑成刚荣获“山东省优秀党员”“烟台市首席技师”“烟台工匠”“烟台开发区优秀共产党员”“烟台业达首席技师”“烟台开发区工人先锋号”等10余项称号,并获得技术成果20项,国家专利9项。
他创办了“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导10名技术骨干和5名班组长专注于车间工艺流程和技术的改进,完成变位焊接器、焊接车间、循环水水罐改造及水泵工艺改进等,不断改善车间工作环境、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取得技术成果16项、国家专利7项。他组织党员立项攻关10余项,面向全员征集合理化建议300余条,有效促进了企业增产创效。
他成立了“技师工作站”,陆续培养电焊工100余人,电焊骨干50余人,其中高级技师4人、技师3人,高级工28人,为公司最关键技术工种定期输送优秀力量。
他牵头开展技能比武、劳动竞赛等20余场活动,带动员工技能水平全面提升。作为智能改造工作小组的生产部首席代表,他率先提出引进焊接机器人设备,提高生产效率60%。近年来,为扩大焊接机器人的使用范围,他积极参与工艺改进、技术攻关,推动70%焊接生产线实现智能化,为焊接行业智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邢开金:25年安全行车80万公里
邢开金,烟台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公交车驾驶员。
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邢开金把25年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公交事业,创造了安全行车80万公里零违章、零投诉、零事故的优异业绩,先后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交通工匠、烟台交通工匠等市级以上荣誉10余项。
邢开金创造了连续7年未换离合器片、每年节约维修费和燃料费1.3万元的纪录,连续9年获评集团“节能标兵”,总结形成的“惜、柔、顺、稳、熟”安全节能“五字工作法”在全集团推广。他手把手培养了87名徒弟,每个人都是节能降耗、安全驾驶的高手,近10年来累计为公司节约维修成本、燃料费100余万元。
他领衔打造的“邢开金党员创新工作室”先后完成了20余项安全驾驶、降本增效和优质服务等课题攻关。2022年,工作室先后被烟台市总工会、烟台市国资委党委授予“邢开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党员名匠工作室”荣誉称号。
作为党员,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工作中,他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虚心,赢得了广大乘客的好评。他拾金不昧、助人为乐、文明服务,是集团上下公认的“诚信、乐善”服务标兵。

于金红:敢为人先的“技术先锋”
于金红,莱阳市渔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水生物病害防治员,技师,高级工程师。
她扎根基层十余年,以赤诚报国的政治品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追求,谱写着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她累计举办培训班10余期,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累计推广实用技术10余项,如石斑鱼生态养殖技术、草鱼生态养殖技术、大菱鲆大棚养殖技术等;累计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10余个,包括三文鱼、石斑鱼、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她承担的省级项目经专家评价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荣获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奖,发表论文4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她带领单位先后荣获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山东省农林水系统“工人先锋号”、烟台市海洋强市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山东省星级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等称号。
2021年,她参加山东省渔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荣获“山东省技术能手”;2023年参加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比赛并获一等奖,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她领衔的“于金红创新工作室”被山东省农林水工会评为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加盟全国水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成为全国第13家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