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筑梦 榜样领航 | 见证烟台劳模先进风采,传递职工奋进力量(一)
烟台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是烟台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
是烟台最美的奋斗者
他们岗位不同、职责各异
但无不体现出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职业操守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勇于担当、拼搏实干的优良作风
让我们以榜样为标杆
向先进看齐
一起了解他们的奋斗历程
2025烟台市劳动模范
邓文栋


邓文栋,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副总经理。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烟台市大工匠等荣誉。
邓文栋勇担重任,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及工信部物联网集成创新项目、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项目等国家级课题5项;主导及参与完成的4项创新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邓文栋同志秉持锐意创新精神,先后在多个产品领域取得显著成就,面对我国长期存在高压电能无法直接计量的技术瓶颈,他成功研发出10kV直接计量系列智能电能表,此项突破不仅实现了0.2S级的高精度电能计量,更颠覆性地解决了传统电磁式互感器误差计算不准、能耗高等系列难题,项目成果直接催生出一个新兴产业,大幅提升了我国智能电网计量产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传统电磁式互感器加速退出历史舞台。攻克核心设备研发难关后,邓文栋同志敏锐意识到计量标准体系的重要性,推动高压直接计量溯源体系建设,研制出国内首台高压电能计量设备整体检定装置,首次实现国家高压电能计量标准对工作标准的整体量值溯源传递,通过国家权威机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荷兰国家计量院的双重检测与认定,实现了高压电能最高计量基准的国际比对。核心技术荣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国际首创配电数字式一二次融合柱上断路器系统解决方案,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此方案已经成为国家电网技术标准,被50多家厂商采用,近5年该方案在行业内招标数量达7.4万套,招标额超22亿元。
邓文栋同志担任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起草国家标准7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1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荣获中国专利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奖、中国好技术等奖项。邓文栋工作室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山东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充分发挥工作室在创新中的帮、扶、带、教作用,培养了一批专家能手,已成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林柯宇


林柯宇,烟台台海玛努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焊工,核级焊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
2019年,他荣获烟台市职工焊接技能竞赛焊工个人全能比赛第一名,山东省第二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大赛优秀选手,山东省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先后荣获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烟台市技术能手、烟台市青年岗位能手、烟台市高层次E类人才、烟台市首席技师、烟台工匠、烟台大工匠、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齐鲁首席技师、齐鲁工匠等多项荣誉称号。
工作中,他积极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每年完成1-2项创新成果,为公司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他改造的“焊接接地线夹子”每年可节约电缆费用十余万元;设计的“半自动送丝工装”降低了焊工劳动强度,将焊接生产率提高了5倍;制作的核电主管道嵌入式接管嘴局部充氩工装,使生产效率提高了2倍。
在参与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福清核电5号机组,以及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机组主管道焊接工作中,他展现出了卓越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华龙一号核电主管道的焊接工作要面临诸多挑战,由于焊接环境的限制,焊接工作需要在狭窄空间和高温环境中进行,焊接质量要求极高,材料结构复杂,焊接难度大等,这对焊工的操作和身体素质都提出了挑战,他凭借扎实专业能力迎难而上。他改进焊接工装和焊接顺序,采用难度较高的左右手交替焊接手法,并严格执行焊接工艺,确保焊接符合标准规范,成功完成焊接工作,焊缝一次交检合格率达100%,焊接变形全部控制在±0.3mm内(要求±0.5mm),RT检验和水压试验100%合格。
十几年来,他全心致力于核电主管道焊接技术研究与生产工作,攻克多个技术难关,为核电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他的事迹将激励更多青年焊接人投身于我国核电事业中。
鲁海江

鲁海江,莱阳明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站长。
鲁海江2018年8月入职饿了么成为一名外卖骑手,他尽职尽责视骑手如兄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2021年8月被晋升成为莱阳明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饿了么莱阳站)站长。先后荣获“高手站长” “优秀站长” “烟台最美职工” “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 “先锋骑手”等荣誉。
抗疫保供,彰显社会责任担当。在疫情暴发期间,鲁海江站长主动承接封控区物资配送任务,组建“党员先锋骑手队”,带领80名骑手连续奋战30天,为5个社区、1000余户居民配送药品、生活用品等紧急物资超1000件。他协调平台资源开通“绿色通道”,优先保障老人、孕妇等特殊群体需求,收到社区感谢信15封。同时,他严格落实现场防疫措施,实现站点全员“零感染”。
迎难而上,以精细化管理提升站点效能。面对疫情反复、极端天气频发等多重挑战,鲁海江站长带领团队逆势而上,全年完成订单量超12万单,准时交付率稳定在98.5%以上,客户满意度达99%,位居区域站点排名首位。他创新推行“三时段工作法”,早晚高峰全员驻点、午间灵活调配、夜间应急响应,确保运力资源最大化利用。针对恶劣天气,他提前制定应急预案,通过调整配送范围、增加补贴激励等方式,保障骑手安全与配送效率双达标。
以人为本,打造有温度的骑手团队。作为团队“大家长”,他坚持“严管厚爱”原则,每月组织交通安全、服务礼仪培训,开展“服务之星”评选,站点骑手差评率同比下降40%,同时建立骑手健康档案,夏季发放防暑包,冬季配发热水袋、暖宝宝、护膝、护把套、脖子套,协调周边商家设立3个免费休息点,极大方便大家休息。近年来共培养5名骑手晋升为小组长,团队年度留存率达9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创新突破,探索行业服务新模式。他牵头与10家餐饮商户试点“预订单智能调度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配送路线,使商户备餐效率提升20%;联合社区打造“骑手志愿服务站”,提供代买代办等便民服务,全年参与公益活动12次,推动站点从“配送终端”升级为“社区服务节点”,获得“民生服务创新奖”表彰。
鲁海江站长以“责任、创新、温度”为座右铭,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凡篇章。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优秀的管理不仅是数据的突破,更是对用户、骑手和社会需求的深切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