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人报】烟台市牟平区创新“专转传”模式 “三维赋能”锻造产业工人生力军

《山东工人报》(2025年06月25日 第A1版)(通讯员 赵林 曲玲玲)近年来,烟台市牟平区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主线,创新构建专、转、传“三维赋能”体系,通过技能提升、机制转型、精神传承“三轮驱动”,累计培育技能人才5000余人,推动全区产业工人队伍实现“技能跃升、路径拓展、价值升华”的立体化进阶,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专”筑基,精准赋能锤炼硬核实力。牟平区立足产业需求,打造“需求导向—实战练兵—产教融合”全链条培育体系。通过问卷调研、线上反馈等渠道收集近万条职工需求,建立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20类主题课程库,开展“金蓝领”“企业新型学徒制”等专项培训20余场次,覆盖600余名技术骨干,合格率超80%。聚焦农民工、困难职工等就业困难群体,开设果蔬种植、育婴护理等就业创业专项课程30余场次,近千名学员参训,合格率达85%以上。紧扣全区“2+4”产业体系,组织高端装备制造等6大产业17个工种技能竞赛,吸引2800人次参赛,2500人取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在实战中培育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等骨干人才350余名,形成“以赛促学、以技提质”的良性循环。深化校企协同,与烟台工贸学校恒邦冶炼等校企机构共建“宏田匠人班”“恒邦订单班”30余个,定向培养专业人才500余人,与10余所高职院校7个专业签订“三二连读”联合办学协议,培育专业学生近1000名,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以“转”破局,机制革新拓宽发展路径。打破传统工作壁垒,牟平区构建“党委领导+多部门协同”“产改”新格局,合并联席会议推动政策无缝衔接。区委组织部创新“红牟驿家”党建品牌,覆盖新业态群体;人社局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动培训与产业升级同步;科技局设立科技创新计划,引导工人参与科研攻关。人才战略全面转向产业需求,通过“带编入企”引进高学历人才,靶向培育恒邦冶炼等企业获市级人才奖补100余万元,吸引54名外国专家、84名海归人才落户,形成“引育留用”全周期生态。
以“传”铸魂,榜样引领激发奋进力量。牟平区深挖精神富矿,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讲300余场、“文化送基层”活动150余次,举办“公益课堂”“晚间课程”和各类文化体育赛事1000余场次,以红色基因筑牢思想根基。完善“牟平工匠”培育机制,形成选拔、培育、作用发挥的全链条机制。依托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开展“名师带徒”“工匠讲堂”等活动,发挥“传帮带”效能,累计培育区级以上劳模工匠40人次,孵化市级全员创新企业2家、区级创新工作室3个,带动全区培育工匠人才60余人。组织部门优化产业工人入党培育机制,科学规划党员发展计划,近三年产业工人党员数量与质量双提升,高技能人才党员占比持续增长;强化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通过工资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推动“1+3”集体合同签订率达80%,企业工会与行政沟通协商机制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