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人报】创新平台建设 坚持数智赋能 构筑“四全”格局 烟台工会推动“四大竞赛”提质增效

《山东工人报》(2025年07月07日 第A1版)(通讯员 侯泽昊)近日,“竞力助企 产创共兴”烟台市全员创新竞赛暨产业链创新创效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市职工创新创效服务基地举办,来自主导产业的51家单位同台竞技,从基础设施、制度建设、创新业绩、人才培养、支持保障等方面,充分展示各单位创新能力和助企发展成效。这是烟台市总工会围绕“鲁新杯”竞赛,打造竞赛品牌、拓展竞赛覆盖、提升竞赛内涵的一项创新举措。
去年以来,省总工会部署开展“鲁工杯”“鲁兴杯”“鲁新杯”“鲁安杯”四大竞赛,为各级工会更好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清晰的路径。烟台市总针对“四大竞赛”的特点,注重贴近基层实际,创新推进竞赛的四大平台建设,构建起“全域化、全融合、全链条、全场景”工作格局,有力推动竞赛走深走实。
创新量化管理平台,实现全域化推进劳动竞赛。创新“互联网+竞赛”评价模式,打造“劳动竞赛全域管理云平台”,实时将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领导机构、量化指标等数据全部录入云平台,建立健全竞赛立项审批、阶段总结、年终表扬全流程跟踪模式。市总按照“总分总”流程开展技能竞赛,由市级制定年度总体竞赛方案,各参赛企业细化到每个公司、车间,年终统一表扬,实现横向贯通、纵向到底。去年以来,全市42.7万人次职工参赛,参赛单位由国有企业向非公企业拓展,由骨干企业向中小型企业延伸。
创新精准供给平台,实现全融合推进技能竞赛。摸清主导产业急需人才清单、上级工会技能大赛清单、职业院校优势专业清单、职能部门产业服务清单 “四张清单”,建立大赛需求数据库和工会主导技能大赛目录,形成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竞赛项目、培训提升相融合的竞赛模式。近两年,烟台每年组织不少于100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大赛,先后承办国家级竞赛7场、省级大赛21场;26人在各类竞赛中勇夺全国一等奖,108人获全省一等奖,200余人获省级以上奖励,3万多人次通过竞赛实现技能等级提升。
创新益企攻关平台,实现全链条推进创新竞赛。围绕省“十强产业”和市16条主导产业链,开发“益企行”创新攻关小程序,线上由企业通过小程序发布需要解决的问题,平台根据上下游企业需求开展技术咨询、产品开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服务。线下分别由市竞赛办公室、大企业联盟和基层工会牵头,分产业分赛道开展创新竞赛,通过跨域合作平台让创新竞赛延伸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去年以来,共完成跨域技术革新近20万项,创效10多亿元;培育省市级全员创新企业68家、创新工作室178家;21项成果入选全省职工创新创效奖, “霹雳鼠”狭长空间焊接机器人等一大批创新成果投入应用,有效助力创新型企业爆发式增长。
创新AI即时平台,实现全场景推进安全竞赛。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隐患排查与技能提升双轨推进,以工厂车间、仓库、建筑工地、物流运输地等常见场所为背景,通过AI生成隐患图片,职工在虚拟场景中比拼隐患排查水平,寓教于乐提升安全技能。同时,建立“即时”隐患题库,竞赛过程中由劳模工匠、一线职工根据工作中发现的最新隐患,自主提供隐患排查点,实现静态题库与动态题库相结合,题库内容即时更新。一线职工既是答题人、又是出题人,参与积极性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