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工会网 >> 媒体报道

【山东工人报】招远市工人文化宫“加减乘除”打造服务新范式——巧用“四则运算”,算出服务职工最优解

来源:山东工人报 时间:2025-08-18 16:32
A+A-

  《山东工人报》(2025年08月18日 第A2版)本报通讯员 谢庆刚 于林

  在职工需求日益多元化与服务能力不足的现实矛盾下,招远市工人文化宫创新提出“出宫上课”理念,以“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为方法论,构建起“核心圈-朋友圈-辐射圈”三级联动服务体系,成功打造“工会主导、社会协同、职工普惠”的服务新范式。2025年以来,该模式已高效服务职工超6万人次,成为破解基层工会服务难题的生动实践。

做足“加法”:整合资源筑牢服务根基

  招远市工人文化宫破除“一亩三分地”思维,内挖潜力,外拓空间,为职工服务注入源头活水。

  内部挖潜做强“核心圈”。升级改造服务大厅,完善信访接待、维权帮扶、政策咨询等基础职能,让职工“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盘活闲置场地,打造集健身室、图书阅览室、心理疏导室等于一体的“职工活力综合体”。

  外部联建拓展“朋友圈”。创新“工人文化宫+”合作模式,联合社会优质资源建成三大专属服务基地——4500平方米的招远悦动休闲运动中心,成为职工篮球、蹦床、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的“健身主阵地”;招远市锦绣教育培训学校开设瑜伽、书法、声乐等课程,化身陶冶情操的“艺术主舞台”;山东金都经纶职业培训学校聚焦高低压电工、电焊工等实用技能,构筑起职工技能提升的“成长主课堂”。

  通过内外部资源整合,形成“文化艺术+职业技能+体育健身”三位一体服务体系,为覆盖全市职工的“辐射圈”筑牢基础。

做好“减法”:降低门槛畅通服务渠道

  “服务好不好,职工说了算;参与多不多,门槛是关键。”招远市工人文化宫以 “让职工少跑腿、少花钱”为目标,持续降低服务门槛。

  依托“齐鲁工惠”APP平台,向全市工会会员精准推送免费或高折扣服务券,涵盖健身、培训、文化活动等多个领域,仅2025年上半年就发放优惠券3300张。同时,简化服务流程,职工通过APP“招远市工人文化宫”专属版块,可一键查询活动信息、预约课程场地,现场扫码即可核销参与,实现 “指尖操作、便捷享受”。

  “以前报个培训班要对比好几家,现在文化宫的合作基地价格实惠,手机上点一点就能预约,太方便了!”职工张师傅道出了众多职工的心声。如今,服务已深度融入职工“15分钟生活圈”,职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

做活“乘法”:联动赋能放大服务效能

  单一服务的力量有限,协同联动才能实现“1+1>2”。招远市工人文化宫注重发挥平台传播与品牌活动的聚合效应,提升服务影响力与覆盖面。

  平台赋能扩声量。借助“齐鲁工惠”APP、工会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定期推送基地活动、课程安排、服务动态等内容,累计阅读量超1.5万人次,让“朋友圈”资源走进更多职工视野。

  品牌引擎聚合力。以“悦动体育”“工韵启学”两大品牌为抓手,联动三大基地开展专业化服务。其中,体育运动基地承办基层工会赛事5场,吸引职工及家属58916人次参与;文化艺术基地开设精品小班12期,117名职工在笔墨丹青、悠扬旋律中提升素养;教育培训基地完成10期技能培训,891名职工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一技傍身”。

  “课程专业又贴心,下班后能来学书法、练瑜伽,感觉生活特别充实。”参与培训的王女士说。品牌活动有效链接了“核心圈”的组织力与“朋友圈”的专业力,让服务效能持续倍增。

做优“除法”:破除壁垒提升服务品质

  “出宫上课”的核心,在于打破“文化宫围墙”,解决场地、师资、运营等问题。招远市工人文化宫通过深度合作,破除服务壁垒。

  由文化宫统筹服务资源,将课程、活动输送至三大基地,借助合作方的专业场地、师资和运营团队,弥补自身在专业领域的短板。合作基地则通过文化宫的工会资源和会员流量,实现服务升级。这种 “你供场地、我供需求,你出专业、我聚人气”的共享模式,让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以前受限于场地和师资,很多活动想办却办不了;现在和基地合作,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我们能集中精力做好服务统筹,活动质量明显提升。”文化宫工作人员坦言,合作以来,服务项目拓展至52项,职工满意度达90%以上。

责任编辑:烟台市总工会

版权所有 烟台市总工会地址: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75-1号电话:0535-6247570

鲁ICP备19047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