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程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工会网 >> 信息发布 >> 全市工会创新案例 >>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程

蓬莱区总工会:双赛联动筑防线 全员参与保安全

来源:烟台市总工会 时间:2025-09-22 21:31
A+A-

  一、案例概述

  烟台市蓬莱区总工会创新推出“双赛联动”模式,将“安康杯”知识竞赛与“三查三防”实践竞赛结合,形成“理论+实践”闭环。竞赛覆盖机关职工、一线劳动者、新业态等多元群体,以规范流程与成果转化机制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激活职工内生动力,构建全链条安全防护网,为安全生产提供创新范式。

  二、针对问题

  1、职工安全能力知行脱节:部分职工存在对安全法规掌握不扎实,隐患排查实操能力不足问题。

  2、竞赛活动覆盖不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基层班组职工部分群体参与度低。

  3、安全竞赛缺乏长效支撑:竞赛内容单一、后续跟进不足,导致职工安全知识易遗忘、能力难巩固,安全素养难以实现持续提升。

  三、主要做法

  (一)靶向施策创新竞赛模式,破解知行脱节问题

  区总工会精准聚焦职工安全能力短板,创新性地推出“安康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与“三查三防”安全生产竞赛相结合的“双竞赛”模式,推动安全生产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安康杯”竞赛强理论:紧扣《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职业病防治、应急处置等实用知识。通过知识竞赛解决“懂安全”的问题,推动安全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入脑入心;“三查三防”竞赛练实操:以“三查三防”为核心解决“会安全”的问题,引导职工在实践中练就隐患排查的“火眼金睛”,形成“学安全、懂安全、守安全、查隐患”的闭环管理。通过两场竞赛联动,全区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普及率提升60%以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思想跨越。

  (二)精准划分参与范围,解决活动覆盖不均问题

  为确保竞赛“不漏一岗、不落一人”,区总工会根据职工群体特点、岗位属性精准划分参与范围,优化竞赛组织形式。分层分类定范围:“安康杯”竞赛覆盖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同步纳入驻蓬央企项目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快递员、外卖员、大货车司机)等群体,由各单位选派代表队参赛;“三查三防”竞赛以班组(车间、工段、施工项目组)为最小单位,鼓励一线职工全员参与,让不同岗位、不同类型的职工都能“有平台参赛、有机会提升”。科学设置奖项激励:“安康杯”竞赛设置优秀组织奖3个,个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5名,获奖个人既有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也有街道应急干部,涵盖了安全生产一线的关键岗位。“三查三防”竞赛评审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5个、优秀奖20个。获奖的44 名职工均为基层岗位人员,其中既有港口吊机操作员,也有化工车间巡检工,充分激发了一线职工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

  (三)建立常态化机制,破解缺乏长效支撑难题

  为避免竞赛“一阵风”,区总工会注重成果转化,将竞赛经验固化为长效制度,推动安全管理从“阶段性推进”向“常态化落实”转变。构建闭环管理流程:赛后组织专项调研小组,对照竞赛中发现的隐患问题,督促企业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建立“隐患台账—整改落实—复核销号”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问题整改到位。纳入常态化工作体系:将竞赛形成的“培训-竞赛-排查-整改”机制,纳入蓬莱区总工会常态化工作体系。同时引导企业借鉴该模式,建立“月度安全知识测试、季度隐患排查比武”制度。目前,已有多家企业落地实施,部分化工企业超10个班组积极参与,累计参与职工超百人,真正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基层“最后一米”。

  四、经验启示

  靶向施策才能解决知行脱节难题:针对理论实操脱节问题,以“双赛联动”实现学用结合,提升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

  精准划分才能有效实现全员覆盖:根据职工群体类型、岗位特点设计竞赛形式和参与范围,确保全员参与。

  推动竞赛成果管理常态化才能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将竞赛成果转化为常态化制度,才能持续巩固工作成效。

责任编辑:烟台市总工会

版权所有 烟台市总工会地址: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75-1号电话:0535-6247570

鲁ICP备19047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