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豪
在烟波浩渺的渤海湾,崆峒岛如一颗孤悬的明珠,而矗立在岛巅的灯塔,便是过往船只的“眼睛”。自2021年起,于海军辽宁舰退役的吕文豪接过了守塔的接力棒,以军人的铁骨与对大海的深情,在这座岛上书写着属于“守塔人”的坚守故事。
初上崆峒岛,艰苦的环境便给了吕文豪一个“下马威”。岛上用水全靠雨水收集和外运,他每天都要精打细算分配每一滴水,洗脸水用来擦桌子;进出岛更是难题,遇上风浪,渡船便会停航,一次因女儿突发感冒,他在码头焦急等待了三天才得以离岛。彼时,他的女儿刚2岁,正是需要陪伴的年纪,但灯塔的使命让他不得不将对家人的牵挂藏在心底。每次与家人视频,女儿奶声奶气地喊“爸爸回家”,他总是笑着哄劝,挂了电话却悄悄红了眼眶。可转身看到灯塔的灯光,他又坚定了信念:“这灯亮着,船就不会迷航,再苦也值。”
作为一名曾身披戎装的军人,吕文豪将军人作风刻进了守塔日常。灯塔的维护容不得半点马虎,他每天清晨6点准时起床,沿着陡峭的台阶爬上灯塔,逐一检查灯器、蓄电池、发电机等设备,记录数据、清理灰尘,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遇上台风或暴雨,他更是冒着风雨加固设备,确保灯塔24小时不灭。有一次,台风过境导致灯塔海底线路故障,为了不影响夜间通航,他定好闹钟,几个小时起床巡视一次发电机状态,一直到十几天后线路恢复正常,他才松了口气。“军人的天职是守护,守塔也是守护,守护的是千万船员的安全。”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与其他守塔人不同,吕文豪与崆峒岛有着更深的羁绊——他与岛上的吕氏族人同宗同源。这份血脉联系,让他对小岛的历史文化生出别样的热爱。工作之余,他主动搜集岛上的民俗故事、灯塔的历史沿革,询问家里长辈梳理吕氏家族与海岛的渊源。得知许多游客对海岛文化感兴趣,他又主动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带着游客看老码头、讲灯塔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座海岛的过去与现在。“我不仅是守塔人,也是海岛文化的‘传声筒’,得让这些老故事一直传下去。”
从军人到守塔人,身份变了,但吕文豪守护的初心从未改变。他在崆峒岛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日夜,灯塔的光芒照亮了船只的航程,也照亮了他的人生。当被问及是否后悔选择这份职业时,他望向远方的大海,笑着说:“你看这灯塔,它站在这里,就是为了照亮别人。我守着它,就像守着一份责任,一份荣耀。只要需要,我会一直守下去。”
在这片蔚蓝的海域上,吕文豪如同一座“人形灯塔”,用坚守、责任与热爱,为过往船只点亮希望,也为海岛的未来书写着新的篇章。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走进工会
走进工会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 专题专栏
专题专栏 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 视频点播
视频点播 网上办公
网上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