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王毅,女,1980年10月生,中共党员,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从教17年来,王毅同志始终坚守育人初心,牢记“国之大者”,秉持教学匠心,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自觉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与思政课共成长、与学生同进步,努力做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
一、站好三尺讲台,担当育人使命
知理才能把道理讲深,擅讲才能把道理讲透,动情才能把道理讲活。在思政课教学中,王毅坚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感召学生,特别是结合省市需求、社会热点,运用胶东红色文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典型案例,有理有据地讲授“大道理”,注重带给学生鲜活的内容、深刻的分析、情感的触动和努力的方向。做到“情”“境”统一,“理”“境”结合,讲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以故事承载观点,以故事传递情感,做到直达学生内心、引发共鸣长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此外,她还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实时参与讨论,时刻关注学生的想法和观念。“每次王老师上课我们都感觉很亲切、很有感染力,在她的课上我们能学到很多知识。”这是学生们对她的评价。除课堂教学外,王毅还担任12年三届人文学院和数学学院班级导师,并积极参加面向全体学生和各级企事业单位的各类理论宣讲,主讲的“热血胶东、红色育人”报告反响热烈,以“恰青春立鸿鹄之志,正芳华做奋斗青年”为主题的云团课累计观看量达到7万余人次。现为烟台大学巾帼宣讲团团长,带头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相关主题教育菜单式宣讲活动,带头参与山东省妇联主办的“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齐鲁女性宣讲活动,让“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成为广大妇女内心深处的共鸣,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往群众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二、以科研促教学,做到教研相长
王毅始终坚持教学是立身之本,科研是强基之路理念,坚持寓研于教、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协同促进。自2018年以来,连续4次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连续2次荣获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优秀理论成果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主持省社科项目3项、省软科学项目1项,省社科联项目1项,校级研究生课题1项;出版教研著作1部、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以第二位参与并完成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17ZDAL13)1项;获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的同时,王毅坚持以科研赋能思政课教学。她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研方向和思政课是完全统一的,科研的内容能够反哺到教学中。“学生的视野是如何广?如何深?就需要我们在科研上不断探索。”在课堂上,王毅会根据课程内容,将科研项目中的典型案例和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案例,通过分析案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知识点,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深入和富有实践性。建立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协同机制,化教学科研“两张皮”为“一条链”。王毅主要担任本科公共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研究生公共课《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教学工作,开设了全校通选课《生活中的博弈论》、本科专业课《中国哲学史》及研究生专业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受到学生好评,深受学生喜爱。2017年荣获山东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称号。2022年参获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一项。2023年获批第三批“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2024年3月获评“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
三、强化担当作为,发挥表率作用
除从事思政课教学外,王毅还担任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兼任第三届山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烟台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山东高校哲学政治经济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近年来,王毅积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特别是确立“政治建院、学科强院、人才兴院、依规治院”办学思路,聚焦建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组织实施“规范提升”计划,深入开展“双创”工作,落实“双带头人”制度,落实“每周理论学习和双周同时业务研讨”制度,坚持以党建工作引领赋能思政课教学。王毅联系指导的大思政融合育人团队党支部2022年入选山东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二是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获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建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基地4个。全面开展“三集三提”活动,构建集课堂支撑、教学互动、专题辅导、自主学习为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以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师生双向获得感为依归,制定《教学团队接力授课改革方案》,探索专题化、团队化教学方式改革;坚持以赛促改、以赛促教,发挥比赛的导向示范作用,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是建强建优思政课教师队伍,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学科科研整体规划、全流程管理、精细化服务工作。制定“新入职教师培养方案”,组建“青年教师培训班”。近三年推荐12名硕士教师赴“双一流”等学校攻读博士学位。探索构建“系统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学两个学科申报并入选学校高水平学科建设“扶持储备学科”。多次指导研究生组建读书小组并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立项支持,多次获全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等奖项。支持研究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并获批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
四是完善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体系,搭建“大思政”格局。以全面构建固本铸魂“大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目标,立足“知、情、意、行”有机统一,重点锚定“文化聚焦性、思政贯通性、成果延续性、能力提升性、特色强化性”等维度,搭建基于胶东地域资源的“三脉四维·五阶六融”大中小学思政同城大讲堂创新实践。自2023年烟台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正式成立,王毅作为烟台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家指导组组长牵头全市年度工作方案,整合驻烟高校及16个区县教研室资源,形成“理论+课程”双核驱动平台。在校内建有胶东红色人物文化长廊,展示胶东革命人物事迹(如杨子荣、任常伦)及新时代伟大变革中的模范人物等,强化“大思政课”实践载体;先后与孔子研究院、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纪念馆、西海地下医院纪念馆等挂牌签约合作共建“思政铸魂”研修基地、党史教育基地、思政课实践研修基地等,在“初心学堂”、胶东红色文化陈列馆等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现场讲学,加大胶东红色文化的研究、阐释与传播工作。
作为教育工作者,王毅愿做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抱薪者”和“治水者”,甘心“毙于风雪”“溺于湖海”。在未来,她依旧会坚持用“一个灵魂唤醒数个灵魂”,传递温度与力量,继续做好学生思想教育的引路人。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走进工会
走进工会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 专题专栏
专题专栏 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 视频点播
视频点播 网上办公
网上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