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惠晟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深化班组建设,筑牢建筑业转型升级根基——班组“小细胞”激发“大能量”


构建“党建+班组”共发展工作模式,将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的优秀产业工人吸纳入党,培养成技术业务骨干;坚持“以人为本、技能兴企”,把每个班组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单体“功能细胞”,分门别类,精心培育……山东惠晟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以班组建设“塔基工程”为抓手,鼓励和激励更多的产业工人学习成长、技能成熟、创新成功,大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下扎根。
常态化开展
“我与企业共成长”理论宣讲
山东惠晟强化班组思政引领,持续提高工人与企业同发展、共进步的决心和激情。构建“党建+班组”共发展工作模式,将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的优秀产业工人吸纳入党,将其培养成技术业务骨干,在生产一线形成由党员担任班组长的管理机构,不断提高班组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
在此基础上,常态化开展“我与企业共成长”理论宣讲活动,坚持对企业文化、班组文化建设的大力投入,宣传日常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班组中听得清、看得见、摸得着,真正做到有情有形、入脑入心,激发产业工人的奋斗豪情和与企业同发展、共进步的信心和决心。
在班组内构建
互帮互助型学习模式
山东惠晟强化班组人才培育,不断提高工人综合素养水平和企业人才支撑能力。坚持走“以人为本、技能兴企”之路,把每个班组都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单体“功能细胞”,分门别类,精心培育。
专门成立针对产业工人的技能培训工作组,通过制定相关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课程、评估培训效果等多项举措,以提升班组整体技能水平为主线,不断深化提高产业工人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2024年,通过基地参观、实践参与、技能讲解、专家授课等线上线下灵活并举的培训方式,累计培训本企业和合作企业职工500余人次,培训经费占比15%。
构建“传帮带”学习模式,在班组内构建产业工人“一带一”“一帮一”的互帮互助型学习模式,以及“名师带高徒”“双师带徒”潜力人才型培养模式,通过“传帮带”共同提升,当前已培育高级工程师3名,职工具备一级注册资格证5人、二级注册资格证15人,各类技师及职称证书拥有者共计24人。
坚持“产学研用”结合,积极开展职工创新创效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同时,持续与科研院校通力合作,培育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型技术团队。企业在省内外团队及员工个人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其中,2名员工获得山东省装配式技能大赛一等奖,6名员工获评山东省装配式技能大赛二等奖,1名员工获评“烟台市建筑领域突出人才”,4名员工入选“2023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与教育专家库”。
建立创新成果转化
及激励机制
山东惠晟强化班组创新保障,不断提高工人建功立业激情和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坚持走创新兴企之路,建立创新成果转化及激励机制,为首席技师津贴、技师工作站运营、高技能人才奖励、科研成果获奖等设立专门的经费账户,确保资金到位,并制定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估办法,对取得创新创效成果的个人、班组等实施奖励,从而激发班组创新活力和奋斗之志。
采取定期轮岗学习的方式拓宽职工创新视野,通过在不同岗位上的学习工作,促进职工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职工整合资源、协调沟通、跨界创新的能力。公司自成立以来,已取得近50项科研成果,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
强化班组民主管理,提高工人的共同参与意识和助力企业健康发展的责任感。建强班组组织基础。通过民主选举和公正评议,选拔出一批责任心强、技术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干部,大力实施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形成了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的班组领导体系,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同时,有效形成了有序、和谐、充满创新活力的班组环境。
强化班组员工关怀,提高工人幸福指数和企业发展指数。树立“公司既是大家、班组也是小家”理念,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通过张贴员工全家福、建立员工生日档案、为困难员工捐款等措施,以“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包容”为理念,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在保障员工权益的同时,不断强化职工的安全感。
YMG全媒体记者 钟嘉琳
通讯员 侯泽昊 摄影报道
视频点播